http://down.admin5.com
信访举报
       友情链接 更多...
· 青海省人民政府
· 自然资源部
· 中国地质调查局
·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
·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
       便民服务 更多...
· 天气查询
· 西宁住房公积金网站
· 西宁市交通违章信息查询
· 西宁公交查询网
· 列车时刻表
 
        本站首页  → 新闻报道  →  地质队员走遍青海大地
信息来源: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:2016年12月19日 访问频度:3222

地质队员走遍青海大地

本报记者 徐瑞

    新中国成立后,我省的地质调查工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当时对于地质调查而言,青海还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。

    青海省区域综合地质大队(现青海省地质调查院)的于文杰先生参与了青海最早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,用他的话来讲,他当年是自愿要求来青海搞地质工作的。如今年近八旬的他依然发挥着余热,从2013年至今,他一直参与编写三年的新版《青海省区域地质志》修编工作。于文杰说:“从山东海洋学院(现中国海洋大学)区域地质专业毕业到青海工作至今已有52年了,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。1964年那年,我背着行李踏上西行的列车开始我搞地质工作的一生,虽然搞地质工作非常辛苦,全国各地无论自然气候条件好坏,搞地质工作的人都要面临着没有假期,露宿荒郊野地的生活。但当年来青海更多的还是对这一地区的向往,当年在地质这一领域青海的各项工作还都刚起步,我们对它充满了好奇。1965年,我所在的地质队前往青海都兰、乌兰一带搞矿产勘测,这也是对我的第一次磨炼,这种定点的矿产勘测,有着固定的路线,这项工作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。不久后,我便接到了一项更具挑战性的工作,参加青海南部1:100万的温泉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。”

    1966年,于文杰所在的区调分队出发了,他们这次所去的地方是海拔5300以上的唐古拉口一带准备1:100万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。严寒、缺氧、高海拔、没有青菜补给都是挡在地质队员面前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。于文杰说:“有的时候我们所去的地方连公路都没有,汽车把我们放在指定的位置后,我们还要徒步很长的路程才能开始工作。我们地质队的装备很简单,二三十人的队里配一个经纬仪和一个平板仪,队里的每名队员都配一个地质锤、一个罗盘、一个放大镜。为了在所工作的地区工作数月,队员们还要带上帐篷、毛毡、大衣、武器、食物之类的物品。到达一个区域后我们要先找到露营地,地方一般选在背风、向阳、地势高的地方,营地搭建好了,地质队员们便去营地周边收集干牛粪作为燃料,青海早晚温差大,夏天的露水、冬天的大雪都会使燃料点不着,所以储存好燃料是非常重要的事,每天队员都是结伴出行,晚上返回驻地,伙食很简单,有土豆、海带、粉条、大头菜,一些不耐放的蔬菜往往几天就吃完了,接下来的数月里,粉条、馒头、土豆就成了队员们最主要的食物了,由于长期吃不到青菜,很多队员的嘴都裂口子了,严重的第二天早上甚至张不开嘴。有时跑路线没有水喝,抓把冰雪,伴着冷馒头,吃完后继续工作。”

区域地质调查图的绘制工作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,当时没有地形图,跑路线数步子量距离“人每走700步是一公里,1:100万的地质图上,地图上的每一厘米相当于现实的十公里。一边观察记录地质情况,一边采集一些岩石标本,有时还能采集一些化石标本。当一片地区绘制完成后我们就要搬家了,每次搬家长则十天半月,短则一两天。搬家是地质工作的常事,行李、样品、设备等都要用骆驼、牦牛和马之类的牲畜驮运,牲畜们有的时候并不听话,会停下来不走,甚至还会把身上的东西抖下来,每次搬家都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。”于文杰说。

用了5年的时间,青海南部地区的1: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就完成了,这期间于文杰沿着格尔木市一直走到了西藏的安多地区,唐古拉、可可西里的部分地区于文杰都有涉足。


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
 

关于本站 | 联系我们 | 设为首页 |  加入收藏 | 在线拼音 | 在线五笔 | 汉语拼音 | 繁體中文 | English
主办: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党群办公室 技术支持: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信息技术中心
Copyright©1998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® 版权所有
备案号:青ICP备05000607号-1

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92号